随着京儿医疗集团不断发展壮大,公司也要求我们员工具备更好的职业素养,作为公司文化的一部分,职业素养是体现在多方面的,事毕回复,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体现。“事毕回复”——做一个“靠得住”的人。
一天,我让同事小王准备草拟一个会务流程方案,然后找时间在一起谈论一下。一天过去了,没有回复。两天过去了,没有回复。一周过去了,还没有回复。
第二周周一早上一来,我就问他,会议流程草案写的怎么样了,他尽然回答说,这几天事情比较多,还没有写。我无语了。我一听,脑海里马上浮出了三个字:靠不住。我想不会轻易委托他去办重要的事了。他至少犯了两个错误,一个是不回复,二是不作为。有其他事情耽搁了不作为尚且可以理解,但是因为不及时回复,就有可能耽误事情了。
![京儿职业素养:“事毕回复”——做一个“靠得住”的人 京儿职业素养:“事毕回复”——做一个“靠得住”的人]()
不回复就是“靠不住”了吗?
我想到了自己以前在深圳做华为中试中心竞标方案的那次经历,那时我们成立一个竞标小组,每个人负责一块标书内容找资料撰写工作,为了按规定时间完成标书,我们有时夜里加班加点去工作,完成一块就发给组长,由组长统一整合,有一次我为了完成一块内容,一直忙到夜里两三点,我看时间这么晚了,估计组长也休息了,就把邮件发过去,没有打电话,想着第二天早上打电话给他说一下,结果第二天早上我还没来及打电话,组长电话就打过来了,他问我事情办的怎样了,我说已经给他发邮件了,他说为什么没有给他电话说一下,昨天一晚上都在等我电话,怎么不及时和他电话回复一下,说一下进展情况。今天老板问起来,他非常被动。
在我的意识里,认为做了就行了,还要回复吗?这以后,还是后来我委托别人办事的时候,才有这种强烈的感觉。
所谓事毕回复,说的是该回复就要及时回复。我们经常有一些应急的任务,比如一个干部临时受命赶赴目的地,到了吗?有什么情况?如泥牛入海,一去不回,一直到要返京了才想起回复。他自以为没有必要及时回复,却不知我们很期望得到他的消息。如果我追问,实际上就是批评他了,这个分寸不好把握。
实际上,工作中,往往不能等任务全部完成了再回复,阶段性的进展也要及时报告。一方面要让领导和同事放心,另一方面及时反馈情况能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。有人说,回复不回复,要看领导的好恶,有的领导就不喜欢回复。我问怎么回事,原来领导让他去找另一个部门的领导,他回复说要找的人不在,被领导训斥“不要回复,找见再说”。找人没找到,这算回复吗?没有后继下文,这只不过是推诿罢了。
还有人可能会说,有些事毕不回复的人,可能他的能力很强,只是不拘小节、不屑小事罢了。可是,小事都靠不住,大事还敢托付吗?如果在有能力和靠得住的两种人当中只选一种,你会选择哪一种人呢?
大事看能力,小事看品格。在我们周围,总能看到有的人办事特别靠谱,凡事会有交代,件件都有着落,事事均有回音。让你放心的人,但凡遇到重要的事,你一定就会想起他来。因为不用担心,你委托的事他一定会放在心上,尽心尽力,随时回复,绝不让你焦急等待。对这样的同事和朋友,你也会以礼相待,并以同样的重视对待对方托付的事。这就是共事双方的默契。机关里口碑好的人,大都有这种优秀品质。
事毕不回复,就像任务完成了99%,只有这1%没落实,虽然就差这么一丁点,事情却还是没有做到位。有人问,不同的领导可能要求不一样,怎么把握这个尺度呢?我想这和领导没有关系,而是职责范围内应该做的。该回复就回复,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做出回复。等到上级催问了,说明你的回复已经不及时了,再次催问就已经表示对你不放心了。
在工作上,只要是和你岗位职责有关的事,都要及时回复。设想一下,你给你的同事发了一个信息,如果对方没有回复,你是什么感觉?同样道理,他给你发的你不回,是你不想,还是不屑?这不是无所谓的问题。无论是谁,除非你确有原因,都应给予回复,这是一个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的问题。
![京儿职业素养:“事毕回复”——做一个“靠得住”的人 京儿职业素养:“事毕回复”——做一个“靠得住”的人]()
事毕回复,说来简单,做好不易。事毕回复只是表面上的事,根子上还是职业品格的问题,这还和承诺与诚信有关。大家都知道《把信送给加西亚》的故事吧。在19 世纪美西战争中,美国总统有一封书信急需送到古巴盟军将领加西亚手中。可是加西亚正在丛林作战,没人知道他在什么地方。一位叫罗文的美国陆军中尉挺身而出,不讲任何条件,历尽艰险,徒步三周后,身临危机四伏的国家,把信交给了加西亚。罗文送的是一封信吗?不全是,他送的还是一个战士的忠诚和信誉,体现了罗文自我牺牲、临危受命的品格,闪耀出人性的光辉。这正是这个故事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。
在实际工作中,出现这种情况,作为执行者,固然需要养成及时回复的习惯,其实作为领导也是有一定责任,在分配任务时,工作内容、要求标准、和完成时间结点如果能事先沟通清楚,其实也是可以规避一些不及时回复情况发生。